29.5.13

谈论成绩的季节


考完试,接踵而来的便是谈论成绩的时候了。

有人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如其他孩子而心急如焚;也有人因为孩子的粗心,白白丢了几分而捶心肝。

有人欢喜有人愁,向来就是成绩放榜时的写照。不同的是,有人愁后更愁,有人愁后坦然接受和放下。主宰孩子欢喜与哀愁的主导者非家长莫属,你认同吗?

我的父亲,除了在我二年级那年,因为我连续两年考了满江红的成绩而责备我之外,自此不再为我的成绩而动怒。

因此,我深信责备若是受用,一次就够了。

我常反问自己,为何对孩子的成绩有所要求?有怎样的要求?

孩子就读的学校是有分班制的。我以考进前四班为目标,进不进精英班并无所谓。前四班,即全级一半的人数。换言之,只要维持中上的成绩便是我理想中的成绩。

如果孩子学校没有分班制,我想我对分数的要求可能还会再宽容一些。

友人曾经很紧张地问:“我的孩子考了80多分,同学们都是90分以上,怎么办啊?”

80多分是A90分也是A,你说怎么办?你为什么受困于那几分之差?为名次?为面子?还是担心被分派到不理想的班?“

她的学校除了精英班,并没有仔细地分班制度。她被我问住了,一时语塞,若有所思。或许她还没搞清楚自己为何害怕被“比下去”。

分班是根据名次,既然不为分班也不为面子,那落差几分有那么严重吗?这是我一直以来用来说服和劝住自己的理由。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一方面,不希望为了分数而责备孩子;另一方面,却往往一时情急地先责备后道歉。这种错误,我犯过一次,自此发誓不准让自己重犯。

粗心,是人之常情。这么说,会不会太过宽容?是不是慈母多败儿的写照?

孩子也有犯错的权力,错已铸成,责备何用?还不如真真切切地对她说之以理,谅解和接受她。

当然,我也没那么好的度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以粗心之名来为掩饰孩子的错误。但,我选择相信孩子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改进。假以时日,她的粗心率会慢慢减低。

这次的考试中,轩女粗心的失误还是存在的。即便如此,她的每一个科目还是达到了我所设定的要求。分派考卷时,我人在中国。肥爸看轩女很努力地把考卷秀给视频前面的我过目,于是把其中的两张考卷拍照,然后传给我先睹为快!

安亲班老师曾问:“你满意这次的成绩吗?”单看分数,我满意。但是,我还需要另一个让我对成绩更满意的理由,那就是考题失误的地方。一面看着她的考卷,一面欣慰地拥抱着她,对她说:“妈咪很满意你的表现,再接再厉哦!”

反倒是轩女对自己有所要求,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至少有一科科目可以考到满分。孩子,考满分并不容易。这点,我并不苛求。 我宁愿将放大镜放在你答得好的题目上,多表扬少责备。

 “非诚勿扰“ 的主题曲有这么一句词: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孤独。

我的教育格调与它正好相反:粗心不是罪过,非罪勿责,往前一步是孤独,退后一步是幸福。可不是吗?继续往前一步地苛求孩子,到头来,孩子与我渐行渐远。将心比心地退后一步,孩子会因为我的谅解而心存感激。

去年,我因为执着于所丢失的那些冤枉分而责备她;今年,我做到了宽容一点地接受她。

我相信接下来的日子,她会做得更好!

27.5.13

我所缺席的

去年,小恩幼儿园所举办的家庭日与姐姐的家长日撞期,结果我放弃了家庭日。去年,因为活动总是和回乡日前撞期,我们在幼儿园的活动上鲜少露面。为此,小恩也颇有微言。

今年的家庭日落在5月11日,正好与那天的颁奖典礼撞期。在这之前,小恩已经非常兴奋地告诉我,她是唯一一个表演三支舞蹈的学生。她为此感到自豪,也非常期待家庭日的到来。

这次无论如何都不可以再失信于她。于是,我把选择权交给她。一,跟我一起南下KL。二,由爸爸带着姐妹俩,四缺一赴会。

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家庭日。
家庭日现场还有免费拍摄活动。
个人觉得这张父女照拍得蛮温馨的。

次日,我才抵达家门,她就迫不及待地想让我观赏她的舞蹈录影。当时,正好有事稍微耽搁。结果,竟然被小妞用那撒娇的语气反问:妈咪,你不想看我的舞蹈吗?

在孩子眼中,尽管观众有上万千人;尽管掌声如雷贯耳,倘若少了父母的参与,那将是一种缺陷美。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上周二,是小恩的家长日。当时,我人在中国出差。再一次,我又缺席了。

那天,轩女"姐代母职"和老师聊了起来。肥爸说,姐姐像个小母亲,跟老师谈得有模有样。小恩的学术表现都是老师所赞赏的。不过。。。。呵呵,还是有"不过"。小妞不是省油的灯,目前还学不会"包容"。坐在她身边的小朋友和她的性格相近,偶尔会有小摩擦,小口角。这次,竟然怒火攻心地差点把对方的眼睛弄伤了。

通过视频,姐姐向我报告小恩的成绩,接着当然也报告了被"投诉"的内容。小恩感到无地自容,哭求姐姐"不要讲,不要讲"。 

小恩向来是"报喜不报忧"。 凡是被责备的,她都会三戒其口,直到事过境迁之后才会旧事重提。我再三地向她保证和安抚,凡是老师已经处罚或责备过的事,我都不会再加一刀,请她放心地与我分享。

再者,我也义务让姐妹俩了解,妈咪不止想知道你们的成功故事,更希望能与你们分享失落时的委屈。轩女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小恩则有待加强。。。。。。


24.5.13

西湖,我所向往的


从小,我就很向往江南,而在总多江南小城中,杭州,是永远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很简单,我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迷得晕头转向。

那一年,大学刚毕业,立刻订了江南旅游团,随团走马看花地游了上海,苏杭,周庄,南京等地方。

跟团的旅游是蜻蜓点水般的旅游,即使走遍了五湖四海,也只不过是得到了一个“到此一游”的感觉。当中,有很多失落,也有很多“货不对办”的感觉。

再次出差,来到了慈溪小镇。这里也是江南的一份子。换言之,杭州就在不远之处。

周末,偷得浮生半日闲,决定再游杭州西湖,以弥补我当年所错过的漫步西湖游。
大白天的西湖,除了湖还是湖,传说中的西湖十景也不过如此,感觉和古人所描绘的天堂有很大的落差。

与我的同伴的小伙子说,阴柔的西湖才是绝色的西湖。艳阳高照的西湖让人觉得太刚强,难以亲近。他在杭州住了四年,赏尽西湖四季之美。 细雨迷蒙的西湖虽然有些迷离,却是难得的凄美。

据闻桂林的美也是需要细雨来衬托,雨蒙蒙时,情也深深,是这样的意境吧?

漫步在白堤上,再绕过苏堤。一个是纪念苏东坡,另一个是纪念白居易;漫步在诗人堤上,少说也要吟诗作对才像话,不是吗?

苏东坡说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我比较喜欢淡抹的西湖。浓妆的西湖有点妖艳,少了那种雾里看花的刺激感。

爬上雷峰塔的最顶端,回想着那条白蛇的故事,美丽而又让人遗憾,居高临下,望着脚下的西湖全景,思绪万千。
雷锋塔里展示着用木雕的“白色传”。
凄美的故事让烟雨西湖增添了一份美感。

雷锋塔上,居高临下远眺西湖全景。
美哉!妙哉!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西湖河畔怎么可以不品茗西湖龙井茶呢?商业化的茶馆以玻璃杯子和热水壶取代了茶几。这样的茶,少了一种感觉,没能把我醉倒,实在是辜负了大好西湖的美景!



从早上一直漫步至傍晚五点半。 离开在即,同伴指着西湖说:“看,现在的西湖是不是不一样了!”是啊!太阳的余辉投射在湖上,柔和的阳光搭上了宁静的湖光,形成如诗如画的美景,这样的西湖才是有味道的西湖!此时漫步湖畔上,犹如人在画中游!

岸上柳树随风摇曳,行人三五成群。亲风明月我,与谁同坐?浓妆的西湖,淡抹的西湖,其实,我喜欢这样夕阳西下的西湖! 

20.5.13

陪读,看孩子百态


考完试,陪读妈妈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陪读的当儿,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强项和不足的地方。单是这点观察结果,我就有理由说服自己陪读是需要的。

再多的补习,再多的作业,也比不上妈妈亲自的指导。我曾经当过一对一的补习老师,深深地感受到教别人的孩子和教自己的孩子的那份差异。

陪孩子复习,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教学生补习,总觉得时间太长。陪孩子复习,有一种求好心切;教学生补习,只是为了生计,为了交差。所以,能够不上补习班,我就尽量不送孩子去补习班。

陪着二年级的轩女复习,感觉今年的她的比去年的她多了一分稳重。复习的当儿,她会与我争辩某习题的对于错;她会告诉我老师曾在课堂上所教导的细节,从而让我感觉到她上课时的用心和专注。这是值得我欣慰的。

她指出,数学题的乘法,3X4 4X3得到的答案虽然是相同的,但是排法却有所不同。老师指导“先写组后乘个”。凑巧从FB 看见一位妈妈所提出的疑问。问题大意是:
“妹妹每天喝8杯水,一个星期之后,她共喝多少杯水?”

换成是我作答,大概就直接写8X7,反正答案是一样的。轩女的答法与所规定的答案不谋而合。

她说,8杯水是个(意即定数),7天是组(意即变数),所以是7X8 才对。

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数学乘法有这么一个组(变数)定数 (个)的规则。这一次,轩女是小老师,我成了她的学生。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马来文的词汇又比去年更深一层了。轩女对人称代名词还是有些混淆,尤其是对话的那种习题。未复习之前,她所做的习题都是答错的。事实证明,她除了需要多做习题来巩固她所学的,更需要有人从旁指导。

这门功课,我这样教。

“__________akan pergi ke perpustakaan pada petang ini.”  Kata Ahmad dan Hamid kepada ibu.

类似以上的习题,你就得把Ahmad当成自己,设想这句话是你和Hamid一起跟妈妈说的。所以,答案就是kami未对她分析之前,她总是会与我争议,句子里并没有他的名字,为什么答案会是“我们”?

再来就是官方用语。我只好自创相关的口诀让孩子把它死记硬背地记住。

看见titah,beta; 看见Hang Tuahpatik

虽然这口诀并不是百发百中,但起码可以应付考试。惭愧的说一句,修读马来文只是为了考试,不为其他。

另外,出现在马来文课文的”Kata berrdiftong”  这个名词还挺新鲜的。经过轩女小老师的指点之后,才有所明白。然而,要记住oi, ai & au这三个词还真有难度,一个不小心,au ua岂不是功亏一篑了?

再次,我自创了口诀。 Amboi, itu tupai dan Kerbau” 凭着amboi, tupai & kerbau, 她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三大语文的理解作答总算来了。那些年,我也不喜欢细读理解文。作答的方式往往都是直接看问题,找答案。现阶段的轩女也有这种毛病,最讨厌做密密麻麻的理解文,有时甚至是凭感觉作答。还未陪读之前,我认为低年级的理解文是最容易掌握的,因为答案全都写在文章里。陪读之后,方才发现孩子对理解文的草率态度,答错最多也正是它!

去年,临时抱佛脚的我来不及了解孩子的程度。成绩出炉时,难免会因为某些“送分题”的失误而责备她。通过陪读,我对孩子的能力范围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陪读,我不再因为孩子的任何失误而大发雷霆。是好是坏,我的心里早已有个谱。

早前,友人就读三年级的女儿对除法有些混淆。友人不明白精通乘法的孩子为何无法理解除法的作业。以大人的角度而言,弄懂了乘法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一定能够掌握除法。别忘了,那只是你所以为“是”的事。事实并不尽然。

我鼓励她陪着孩子作业,看看她怎么作答。唯有看着她如何做,你才能明白她怎么错,才能对症下药。另外,我再告诉她,乘法和除法是一伙的。除法是,你已经有了答案,需要找出它的同伴,如此而已。这么一说,该孩子果然开窍了。孩子何以如此容易开窍?依我浅见,那是因为我以他们的认知去分析习题。

_____/ 3= 12

对孩子而言,看见等于“=”的符号,就表示已经有答案。她不明白该怎么填写了。所以,我们需要以她所理解的“等于”为出发点,告诉她,答案已经有了,现在要找的是同伴。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六岁的小恩,不像轩女那么‘温顺“。要当她的陪读妈妈,还得视乎小女子的心情。时而乖巧地配合;时而大唱反调。

比起轩女,鲜少陪读的小恩所掌握的词汇大不如姐姐。她让我看见了陪读与少陪读的差别。

小恩学习中文的方式很灵活。一个”目“字,看在她的眼里,竟然可以如此对我分析。

“哦,我知道为什么这个是眼睛的意思。你把“目”字打横放,就是两粒眼睛咯。”

至于马来文就属于死记硬背那种,毕竟还在学习着单字的阶段。

温习时的她并不专心,喜欢发呆,找很多的借口偷懒。上课时的她很专心,因为怕挨骂,简直就是欺善怕恶。

小恩在科学方面显得比较不知所云。科学,需要实验来强化理论。纸上谈兵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合她。

“妈咪,谢谢你陪我温习功课。”
“妈咪,你真好,我真的很爱很爱你。”贴心的轩女经常把爱挂在嘴边,把我的心收得服服贴贴!

英文不灵光的小恩则写了两封爱心小语赠于我。她写的是典型的“中文版英文”。

“妈咪,谢谢你教我那么多东西。”

(注:回国后补上字条照片,以滋纪念。)

15.5.13

我所能给的惊喜


之前所参加由The Mines所主办的“与妈妈的故事”传来了喜讯。小女子不才,很荣幸地得到了第一名的奖项。于是,临时安排去KL赴会。

这个惊喜,本该是要送给母亲的。很可惜,母亲刚好去了清迈旅游,我只好只身一人前往。
照片来自The Mines

三大语文的冠军得主。照片来自The Mines
更多照片请游览The Mines FB 

当天司仪兼表演嘉宾---李馨巧。
好漂亮的宝贝,难得的是她“贵”而不骄!祝福你,前程似锦!

印象中,我与妈妈的故事并不多。其中印象最为深刻地便是之前曾经提过的“头虱故事”。

于是,以头虱为题,记录了我们的当年情。

拙文一篇,以滋记念。

头虱,令人避之若浼。然而,它却是我和妈妈最温馨的回忆。

那一年,我躺在妈妈的大腿,她的拇指和食指在我的三千发丝上游走,锲而不舍地寻找那讨人厌的头虱。

“抓到了!你别动,万一被它跑了就麻烦了。”妈妈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发根里楸了出来。

“给我,给我!”我狠狠地把它按在指甲间,听见那一声“滴答”,看见了少许的血丝溅出来,心里很是痛快。

“妈,为什么你不干脆用药水把它们一网打尽呢?您这样长时间低着头地抓,岂不是很累?”

“一网打尽有什么好?我抓它,你宰它,我们这样并肩作战不是很好吗?”

若干年后,我终于明白,因为“慢慢抓头虱”,我们才能如此贴近彼此,感受对方的呼吸频率。

谢谢您给我如此独特地亲子时光。妈,我爱您!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密,我的朋友告诉我,我们玩捉迷藏的故事被刊登在星洲日报。”

周六晚上,正和朋友聚会时,突然接到父亲满怀惊喜的电话。

父亲以“捉迷藏”来形容我们在过年期间所玩的“蒙眼认亲”的游戏,结果听得我一头雾水。

“爸,我们什么时候有玩捉迷藏?”

“有啦,我们过年时不是有把眼睛蒙起来,玩认人的游戏?”

“噢!噢!我明白了!是是是! 你开心吗?”

“开心,当然开心!” 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欣慰又满足的声音。

412日,我心血来潮,决定再投稿碰运气,希望我的稿件能在母亲节/父亲节的这段日子里刊登,为的是给父母亲一个而外的惊喜。现阶段的双亲,儿女的成就是他们的最佳礼物
刊登于5月11日,星洲日报副刊。
感谢博友Angie 所扫描的文件。

虽然,这也谈不上什么成就,但是能够由他的朋友来向他通风报信,他的脸上还是会多了几道光芒的。

拙文一篇,以滋记念。

新年期间,和家人上演“蒙眼认亲”的戏码。

由父亲和母亲轮流握着我们兄弟姐妹几人的手,凭“手感”认孩子。

看着双亲一本正经地握着弟弟们的手,仔细地从手掌摸到手腕,再认真地感受彼此手掌间的温度,心里尽是满满的感动和温暖。这样的举动想必能发挥神奇的亲子效应,让彼此都能感受到血浓于水的真正“浓度”。

试想想,我们有多少个年头没有好好地握着双亲的手了?难不成要等到他们白发苍苍,履步不稳需要我们搀扶之时,才来与他们十指紧扣吗?

平日,含蓄的我们大概也不会主动去牵父母的手,更遑论仔细地感受父母那一双历尽沧桑的伟大摇篮手!

此游戏,不单是娱乐大众,而且老少咸宜,最重要的是游戏背后的深重含义。试试看吧,你和家人必定乐在其中!



这个双亲节,分别给了两老不同的惊喜。再一次,让我感觉到我是个幸福的孩子!

深深感恩。。。。。。

祝愿天下父母亲,双亲节快乐! 惊喜连连!

13.5.13

熟女的老市场


什么样的原因会让你心甘情愿地当某公司的老臣子?环境? 高薪?高职?还是同事之间的友谊?

对我而言,同事间的友谊是令我继续留在该公司的最大动力。

有这么一班同事,没有勾心斗角,没有自私自利。真挚的感情让同事间的关系升华为友谊。我们不止是同事,还是朋友。

我的这一班同事兼朋友,不约而同地报名成为PACABA,再一次因为有了共同的话题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我的这一班同事兼朋友, 为了给我一个意外的生日惊喜,竟然与肥爸合谋,个个呈现出一级棒的演技,让我感动满满。。。。。。
同事兼朋友和家人一家亲。感谢朋友的精心策划! 
除了所有朋友突然出现,更令我感到惊喜的是肥爸和小恩的到来!
感恩朋友兼导演的悉心安排!这场戏个个都演得出神入化!

有这么一班朋友,总是在特别的日子为我送上特别的祝福。有好友花心思地从远地摇来一通幽默且温馨的电话;也有好友通过各种管道留下最真挚的祝福语。当然,特别的日子不能少了亲爱的家人之祝福。
”大人餐厅“内的女人约会。

会了,Prince & princess mum!
感谢大家赏脸抽空应酬我这个不速之客。
Michelle 的手艺总是如此精湛。感谢Michelle为我们准备的特色蛋糕。
味道和卖相都是一绝的!我的味蕾都快被Michelle宠坏了!

新旧朋友的聚会,配合母亲节的到来,我们为自己庆祝,慰劳彼此的付出的辛劳。辛苦了,天下妈妈们!

还有一班可爱的小朋友。原以为,乖巧的他们只是纯粹画画。没想到,他们竟然是在为我画生日卡,而且还悄悄地从我身后走来,出其不意地给我一个“surprise!” 。接过他们贺卡时,不由自主地就会掐掐这几个可爱的小脸蛋,接受他们最真诚的祝福。
可爱妈的三宝和芷晴真的很乖巧。
整晚默默地埋头苦干,原来是为了给我送卡!
贴心的孩子,真的抵锡!

回到家中,我的可爱二宝,前一句“妈咪,我很想你。”,后一句“妈咪,生日快乐,母亲节快乐!”,摸摸她们的头儿,再紧紧地拥抱着她们,稚嫩的祝福语再一次温暖我心。
轩女的母亲节献礼,还有早前写下的感恩字条。

还有小恩陪我吹蜡烛!

原以为,成了老少女之后就会乏人问津。原以为,年纪越大会越孤单。原以为,庆生已经是过去式的回忆。还好,那只是我的错觉。

老女人也有老市场;年纪大也会有孤单中的热闹;庆生不是一种奢望,而是集合了家人与友人的满满祝福。

一句真心话,一个有温度的拥抱,我想要的,就是如此而已。这样的认可让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9.5.13

我爱演讲


我爱演讲,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爱上了演讲。我的小一和小二的成绩都是满江红的,老师若会选我参加演讲比赛,才怪呢!

9岁那一年,第一次踏上讲故事的列车,从此爱上了它。

我常告诉孩子,我的兴趣是演讲,我非常喜欢演讲。因此,我不由自主地鼓励她们参加演讲。

轩女的学校有个可取之处。老师会在班上公开让学生们报名参加所有的校内比赛。 无论是讲故事比赛还是歌唱比赛,想参加的学生必须自备题目,次日呈上内容让老师过目。之后,在班上朗读一遍。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班上选拔赛吧?选拔赛,至少圆了想参加的同学一个梦。即使最后落选,也与人无尤了,不是吗?

以前,老师不止负责选人,也帮忙选题目。现在,全权交由学生负责。学生负责就等于家长负责。曾经,我埋怨老师对这次比赛爱理不理。我告诉自己,再多观察一些时间,别太快做无谓的指责。

果然,日理万机的老师就在比赛前两个星期才开始训练学生。

我对老师不选题目的作风并不感到惊讶。我不知道这样的方式是不是该校一直以来的作风。现在的孩子,除了补习班,上得最多的便是才艺班。家长有意无意地“干预”间接“分担”了老师担子。

我欣赏这样的民主选拔制度,至少不是由老师一厢情愿地选人,参赛者再也不是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位同学。校内比赛,本来就是为了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它不是为了增添老师脸上的光而设的。

去年,轩女参加歌唱比赛。音乐老师从来不曾在班上训练,因为老师受训去了。结果,她表示,临上台的她,双脚发抖。当时,还弄不清楚发抖是因为怯场的她,还是硬着头皮上阵了。
 
民主,应该从学校开始!
 
今年,她再次自我挑战参加讲故事比赛。她既想参加却有担心怯场。不怕的,孩子,想做就去做,敢敢去!我拿出当年仅有的一张照片鼓励她。

朦胧的照片有着我清晰和甜蜜的回忆。

瞧,那一年,我只能站在食堂上的椅子演讲,因为我的母校是没有礼堂的!现在的你,有上千人的观众,有宽敞的礼堂和舞台,万事俱备,就只欠你这个东风了!

我再三地表明我渴望她参赛的立场。“妈咪非常喜欢演讲。如果你也喜欢,你就好好把握机会上台去吧!得奖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勇气和态度。”

她顺利地站上台。她表示,这次根据我的吩咐做了深呼吸之后,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美中不足的是,该校不允许家长入校园观摩。所以,我无从得知当天的情况。另外,比赛成绩也不在当天公布。这无疑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让学生们知道“比赛第一,成绩第二”。

如此一来,落败的同学也不止于太伤感。

左摇右摆,感觉像一边讲故事一边跳舞:-)


公鸡生蛋“是我的处女作,也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故事。随手从网上搜查,就找到了和当年一样的故事内容。很自然地,它也成了轩女的第一个故事讲义!

相关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