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11

不是电视,就是电脑

轩女留院期间,同房的有3人。



对面住着的是一对祖孙,孙子8岁,爷爷看起来老当益壮。昨夜,睡在藤椅上,陪着孩子入睡的人竟然是爷爷。



我心里不禁盘问着,孩子的父母都到哪去了呢? 怎么忍心让一个老人家露宿医院呢?



爷爷说,他和女儿一起住,这孙子是他的外孙。孩子的父母都得上班,所以他得爷代母职


这个孩子从入院开始,眼睛就一直盯着电视机。爷爷苦口婆心地劝他关掉电视却不得要领。



爷爷屡劝无效,无奈地对我诉苦。我可以立刻把电视关掉,但是我不要这么做。我尊敬他,希望他自己在限制的时间里关掉电视。他不是顶嘴,就是充耳不闻。



看见爷爷无奈的神情,我真替他心疼。难得啊,难得家里有如此明理的老人家;难得他老人家愿意放下身段和孙子谈尊重



爷爷说罢,掉头就走人。原来他暗地里通知护士去命令孙子把电视关掉,熄灯睡觉。



那孩子阳奉阴违,护士一转身,他有重开电视了。


他对爷爷说: 你不让我看电视,我能做什么?



爷爷说:”做功课啦! 你看,你一堆的功课都做不完了。不做功课,出去外面走走,让眼睛休息也好啊!”



孙子理直气壮地回应他:”功课不好做的,外面没什么好走,看电视最好。


连续看了6个小时的电视,看得连眼睛都咪起来了,怎么会一点也不累呢?



我可以理解他对电视的迷恋,因为我也曾经如此沉迷着、看电视看得如痴如狂。



孩子迷上了电视并不是他单方面的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若是从小就交由电视保姆看顾,今天他对电视的迷恋,谁又该负起最大的责任呢?



电视一旦迷上了,则非凭着长辈的三言两语就可以克制得了的。人的理性要是如此容易被唤醒,社会问题就不会存在了。



有些孩子不肯用餐,父母就为他提供进餐娱乐,让孩子吃饭电视。有些孩子是因为家里常有长辈全天候开着电视,所以大人小孩的戏剧照单全收。有些父母想省事,干脆把孩子交给电视看顾。殊不知,将来的你可能得为这个偷回来的浮生半日闲付出更大的代价。



另一边厢,我听见的左床的母亲对着她刚动完手术的女儿说:”来,我给你玩game,不然就玩facebook!”



现在的孩子难道除了电视和电脑,就没有其它消遣活动了吗?

30.3.11

妈咪最怕

痰,是我当了母亲之后的头号敌人。最怕听见孩子的咳嗽声;最怕看见孩子流鼻涕;最怕痰缠上了孩子。

我以为随着孩子的成长,鼻子敏感的问题会好转。年复一年,鼻子的问题足足跟了轩女4年。时好时坏,一旦天气有所转变,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她的状况。

相隔5年,轩女第二次入院。没有人会喜欢住院。医院里的空气是全世界最肮脏的。前两天,即使已经正式挂号入院,我宁可家里-医院两头跑,根据时间到医院服药、检查,其余的时间都呆在家里。

是否因为我们反复出入医院,再加上天气恶劣,所以久病不愈?

服用了三天的抗生素,怎么仍然不见起色呢?

今早,内心挣扎着: 是否可以让轩女暂居保姆家,等我下班之后再去接她呢? 还是该把有稍微发烧的孩子送到学校,而我请半天假陪她午休呢?

笨女人,有什么好挣扎的? 孩子生病,怎么可以把责任推给保姆呢? 更何况轩女已经3年没有让保姆带了,怎么可以有事才登三宝殿? 送去学校? 这不是荒天下之大谬吗?

孩子生病,妈妈看顾,这是责无旁贷的,我怎么会心生杂念呢? 这些根本就是多想,多烦的!

职业妈妈,最大的难题就是找寻工作与家人之间的平衡点。工作在忙、在赶,也会有完成的一天。家人就不同,与家人的每一刻相处都是特别怀念,格外缅怀的。。。。。。

五味杂感突上心头,乱写一通。。。。。。

28.3.11

学会拒绝

自从开始写博文的这两年以来,我感觉自己的思路比以前更清晰,视野更开阔了。下笔的同时让我回顾以往、检讨现在,展望未来。我把写博文当成是一种自我检讨的方式,我可以将我的喜怒哀乐寄情于文字,今天的足迹将会是我明天的回忆。



无论生活有多忙碌,我坚信时间是可以安排的。步入2011年至今,我的工作量有增无减,一天比一天更忙。以往,工作虽然忙,但并不至于急。随着日本地震的影响,急事已经不能缓办。



我曾经徘徊在全职妈妈和职业妈妈抉择的十字路口。唯一支持我继续当职业妈妈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份工必须是朝九晚五! 工作以外的时间一定要是属于我和家人的。



到目前为止,这个条件还在我的控制范围里。



当忙和急的工作量来敲我的门之际,为了平衡和兼顾公事及私事,我学会了拒绝



所谓是私事就是趁着午休时间做自己的事。我得为我们的自助游做准备,网上的旅游资料是必修之课;我得趁着下班之前把博文写好,因为回家还有更重要的人和事需要我去陪伴和处理;每个早上,在公司等着电脑启动的那十分钟,便是我看书的时间。。。。。。



以前,只要是好友相邀,无论我有多忙,多不想出去,我也会勉为其难地应约。现在的我,学会对好友、同事说。只要我认为重要的私事尚未完成,我会选择独留在办公室,争取我仅有的私人时间。



刚开始说时,觉得有点难以启齿,感觉有些不近人情。经我再三思虑,人必须有舍才能得。该婉拒的时候就该当机立断,勉强的答应,到头来只会两头不到岸,不是吗?


24.3.11

还好,我不是司机

上个周六请了一个钟点女佣帮忙打扫家里。


当天,爸爸外出维修汽车。我得送两个小呱上学,所以只好把女佣一起带去。其实,周六的课只是让孩子打发时间,出席的孩子只有6-8人。让孩子去上学,主要是让我自己放放假,处理家事和私事。


扯远了,把话题拉回来!


出门前,女佣很自然地为小恩穿鞋。我的两个小千金最不喜欢别人帮她穿鞋,包括妈妈在内。女佣此举让小恩又惶恐又奇怪,最后还是乖乖地让女佣把鞋子穿上。


之后,女佣顺势地牵着小恩的手,一起下楼去。轩女好奇地问:”为什么kakak牵妹妹的手?”


她大概觉得奇怪,为什么牵手的人不是妈妈或姐姐? 妹妹不是自己走的吗? 干嘛要kakak牵?


到了学校之后,通常我会亲自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中。女佣又再次发挥她的”存在价值”,很自然地带着孩子下车。望着孩子的背影,再看看她们忙着寻找妈妈的踪影,然后挥手说再见。


孩子的背影给了我一个信息: 原来我的角色只不过是司机。


牵手,看似简单不过的动作,它其实蕴藏了亲子之间心连心的感觉。牵手,会让双方都感觉得到彼此手上的温度。等哪天我们年老之后,如果牵着我的手过马路的是女佣,而不是自己的儿女,我会做何感想呢?


我突然有种庆幸的感觉,还好我请不起女佣,还好孩子的饮食起居都不曾由女佣代劳,还好我不是司机!

22.3.11

该不该给孩子工作的报酬

最近为孩子念着一本”姐姐的礼物”的故事书。书中的内容是改编于”富爸爸穷爸爸”的书籍。


故事大纲是妈妈要求两姐妹在周末时帮忙打扫庭院,妈妈将给孩子一些钱做为工作的报酬。姐姐懂得规划钱财,因此有多余的钱为父母和妹妹购买圣诞礼物;妹妹则没计划地在短期内把钱花完了。


我赞同故事后半段教孩子如何规划钱财,却不太认同前段的”工作的报酬”。


弟子规的第3堂课,老师也曾与我们分享类似的个案。老师说,刚开始,孩子认为很新鲜,而且可以当金钱的主人,所以很卖力为父母”工作”。到了某一天,他开始懒散了。于是,他对妈妈说:”今天,这个钱我不赚了?”


要是这句话出自我的孩子口中,我想我会欲哭无泪,无语问苍天!


所以,故事念毕,我当下就告诉两个孩子:你们是家里的一份子,帮忙打扫、摺衣服、收拾家里,那些都是你们该做的事。凡是住在同一间屋子的,都应该对这个家有所付出。所以,你们帮忙家务,妈咪不需要给你钱。你看,妈咪和爸爸打扫家里,有人会给我们钱吗?


姐妹俩蛮认同地点了点头。


念完故事之后,轩女对我说,她也要向故事里的姐姐一样规划钱财。可是,她的钱从那里来呢?
我目前的答案是,等你上小学之后,我会给你零用钱。到时,你就可以规划了。


某天,轩女竟然与我谈起条件。


“妈咪,如果我在班上专心听课,不再爱讲话,你可以买某某人用的color pencil 给我吗?”


我马上纠正她的心态。


“轩,妈咪买文具给你纯粹是因为你需要它,不是和你交换条件。你上课专心是好习惯,我可以给你一个爱的抱抱,再给你掌声鼓励,这样好吗?”


还好,轩女可以接受。


以前,我们五个兄弟姐妹帮忙爸爸杀鱼、晾咸鱼、卖鱼等,”报酬”这回事从来就不曾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虽然没有”报酬”,爸爸却不曾”亏待”我们。只要我们有需要的,尤其是与学业有关的,爸爸会二话不说就买给我们。也许因为这样,我们学会了感恩,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的结论是这样的:”要孩子做家事,不要付他錢,要讓他看到做家事的意義,例如替母親分勞、家是建立在彼此的義務上,所以家人必須相互幫忙……;考一百分不要給他錢,學習的目的不是成績單,成績單只是回饋的一種方式……。理想和熱情會支持一個人一直往前進,金錢只會使人怠惰,父母不可不 慎。”


对我而言,家,是谈付出的地方,不是讲利益、谈条件的地方。

20.3.11

你管还是不管



和一些孩子刚上小一、小二的父母聊起孩子的学业问题时,多数的家长都说本身并不在乎孩子的功课进展,也尽量不给孩子压力,有些甚至连考试也没陪孩子温习功课。可是,另一边厢,他却说孩子马来文比较差,所以周日晚上送她去补习班;因为怕上了华小,孩子英文会退步,周末则送孩子去学英文。



现在的孩子算是幸福的一群。父母的思想逐渐开明,虽然爱孩子,但又怕无意中会因爱变害。言语之中,父母都说在为孩子减压,可是行动上却不由自主地为孩子进补。父母的矛盾心情当下立见。



在这个年代,陪孩子温习功课或读课外书,好像变成一种会制造压力的罪过,搞不好还会被冠上怕输的罪名。



陪孩子读书不是父母该有的份内事吗? 怎么现在的父母都很怕对人坦诚自己有这种习惯呢? 大家好像都恨不得对外宣布没有的,孩子的功课、考试我什么都没做的,什么都不管的,我尽量不要给他压力的。



我不明白,陪孩子读书怎么会和压力挂上等号? 是压力还是推动力,我们该有主宰权吧?



只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有益的读物、活动,陪孩子的那段时光可以是很美好的。


轩女4岁时,怕输的我为她买了一些作业薄。当时的我,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么做是在为她的学业典下基础。轩女很乖巧也很合作,每晚8.30pm,都很乐意地做功课。当时,我还很满意地写了一篇博文,恨不得告诉全天下吾家小女有多出息。现在回想,不禁瞧不起自己那愚不可及的短见作风!



虽然我选错了读物(只注重作业薄和认字),不过我认为这个亲子时光还是成功的。



直到今天,每晚8.30pm就是我们三母女的阅读时间。孩子画画时,妈咪就看报纸;孩子玩玩具时,需要妈咪配合,妈咪会马上停看,尽量配合;孩子唱歌、练琴时,如果需要妈咪凑凑角色,我也愿意放下身段为她们伴舞。直到她们玩够了,轩女会主动的对我说妈咪,revision time.”



又或者,姐妹俩看见书桌上的书本,自然而然就会动笔。这是一种习惯,与压力无关。



这个revision time只维持1530分钟。我从未为轩女复习学校的听写和功课,因为我觉得校方所给予的教导已经足够了。



这家幼儿园胜在功课少,即使是6岁了,一个生字也只不过抄写8-10次。上了3年幼儿园,从来没有假期作业,一个字也没有。



从我开始教4岁轩女做作业,她的答案对错不是我所注重的。我只教她一样,那就是--回答问题之前,一定要看指示。把对的圈起来把对的涂上颜色。。。。。。。经我观察,读指示,是被学校忽略的重点。一个老师要确定每个学生都明白问题,只好直接把指示用白话对孩子明说。殊不知,这会间接养成孩子不读指示,单凭她的理解而作答。



看指示,不止是为了应付学业。在生活当中,填写表格,处理事务统统都需要看指示行事。



前一阵子,轩女完成数学作业之后,才猛然想起忘了看指示,结果噢噢,应该是逆序才对。,然后对我微笑。不用我说,她主动更正了。



再来,我也从来不做橡胶擦妈妈。我从不干涉孩子的字写得美与丑,我尊重孩子的看法。只要她认为写得工整,就算通过。写错,就自己擦。妈妈坐在孩子身边只是伴读,不是当佣人。



如果你问我,你管不管孩子的学业。我管! 你怕不怕陪孩子读书,会养成依赖? 我怕,但我担心不了这么多。只要我确定彼此都享受这段时间,一切的担忧都是多余的了。



以前,爸爸看见我们准时进入书房,他曾打趣地说: 考状元咩?



将来,我的孩子未必是状元,可能还会考焦。在孩子心中,我的名字叫妈妈。这个妈妈,我要当得名正言顺,凡是属于我和孩子的时间,我的人和心都会同时出席

17.3.11

我早该知道的事

千金难买早知道,所以要尽量让”早知道”远离我们。废话! 都说早知道咯,如果我早知道,早就成了育儿专家了,还需要每天都在反省、改进再改进吗?


不过,我还是想把这一切的早知道写下来。或许将来可以成为让恩、轩的前车之鉴,不要像我这样,坐在这里写”早知道”!


1。育儿书要多读,老人言要听,而且还是要多研究不同作者/父母的书/看法。,经验之谈真的不是盖的,是有根据的!


2。第一个孩子发烧,即使是半夜三更也要冲去医院;第二个孩子生病,不用吃药也会好。
3。第一个孩子吃饭很重要,第二孩子不用吃也会长大的。


4。与其用粗声粗气的声音和孩子沟通(骂孩子),不如低声下气地和她说道理。


5。担心小孩看不懂笔划繁多的字或繁体字。殊不知,对孩子而言,文字并没有简单或容易的区分,繁体字是字,简体字依然是字,看在孩子的眼里是没差别的!


6。担心孩子听不懂故事里的文字,所以用白话文翻译给孩子听,凡事尽量做到”由浅入深”的教孩子。说故事给孩子听,重点不在文字的构造,而是在于说故事的人,把死的故事演说成活的情景,即使孩子睡眼惺忪,也会马上精神抖擞的!


7。有这么一首诗: 人人都说孩子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原来,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我只不过是三岁小孩!


8。姐妹要吵架,就让她们吵个痛快,去厕所吵吧,让我耳根清静些,吵够了才出来!


9。吵架了,输的那一方面向妈妈求救了。不关妈妈的事,我只能说,你们其中一个肯定有错,也可能两个都有错,自己看着办吧! 结果通常都是姐姐先向妹妹道歉,妹妹回礼,然后抱在一起哭了起来。哭够了,就会手牵手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咪,我们相亲相爱了,不吵架了!


10。君子动口不动手,姐妹吵架,只要声量不足以打破玻璃,我能不干预就尽量视若无睹,充耳不闻。前提是,不准动手。动手的那一方就自动被判为”有罪‘者。说话比较慢的妹妹通常说不过姐姐就会动手。若要每次判她错,我又担心她误解妈咪偏心。只好,把问题丢回给姐姐。姐姐,你大量一点,就原来她吧! 想想妹妹的好,她从不自私地与你分享,你就不能原谅她吗?


11。福建话有句俗语: 打虎抓贼是亲兄弟。哪对手足不吵架? 吵架是小事,劝架才是大事! 父母的干预只会帮倒忙。姐妹吵架时如果没有求救于我,我干嘛那么鸡婆?



12。父母越喜欢说”不”,孩子就越喜欢说”是”。孩子父母的阻力越大,孩子的反力越强。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 怕她闯祸,不如告诉她如何不会闯祸,这点我时常会忘记。切记,切记!


13。孩子跌倒是正常的,不要大惊小怪。她之所以哭是被大人紧张的喊叫声吓哭,通常都不是因为疼痛而哭的。


还有。。。。。。等我反省到了,我再继续写。

15.3.11

皇恩大赦

续昨天的博文,支持她比阻止她更有效真的是这样的吗?


美国的育儿教养书强调的都是放手让孩子去学习、中国人对孩子说不,他们却对孩子说是,try it.”



玩沙、玩水、玩火、爬高、跳远。。。。。只要是没危险性的,好像只有让孩子玩得越肮脏、越邋遢才称得上是有自由、有童年。



孩子小时候,她们想吃辣椒,我对她说不,那个辣辣;她们想吃冰块,我对她说:”不,那个冷冷;孩子爬得太高,我说:”高高,危险;孩子玩沙,我说那很肮脏;孩子要吃雪糕,我说:”医生说你肺比较冷,不可以吃冰冷的食物。;孩子要吃零食,我说:”零食不健康,少吃为妙。,阿公要请孙女喝咖啡,我说:”不要,等下喝了不能睡觉。。。。。。


妈妈的大道理比起浩翰江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要是孩子想要的,统统都被父母挡在前面了。渐渐地,她们长大了,学会问个明白了。



为什么别人可以吃,我却不可以?”



对着似懂非懂的幼儿,妈妈就算有三寸不烂之舌也无法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因为妈妈根本就是无理取闹,无故剥夺了她们的童年乐趣和权力。



以前的我也不是一样和阿公一起喝咖啡、吃零食长大的? 以前的我,年纪小小就得帮忙洗衣、洗弟妹的校鞋、到海边去抓螃蟹,甚至在涨潮时跑到神庙的柱子下抓balitong,怎么当时都没听见我的父亲说危险或肮脏呢? 当时的我,还是个不会游泳的黄毛丫头呢!



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家乡,同样的情节,怎么到了自己孩子的这一代却变得肮脏、危险、无益呢?


孩子,请原谅妈妈的迟钝,我总算想通了,妈妈郑重地向孩子道歉: 是的,我错了!


这几个月以来,因为妈咪的改变,对你们皇恩大赦。之前所不能吃、不准做的统统都变得可行、可吃的了! 关于冷饮特赦,那是因为你们逐渐强壮身体才令我让步的。

之前,爸爸因为懒惰把脚踏车搬出搬进,又不想把黏在车轮上的沙子带进屋里,所以他剥夺了你们在游乐场骑车的乐趣。(这次不关妈咪的事,因为搬的、打扫的人不是我,惭愧惭愧!)



自从我们颁下特赦令之后,你们脸上的笑容比以前更灿烂了。到了游乐场,你们尽情的玩,直到天黑或玩累了我们才打道回府。你们以满足的表情回应了我们的做法是对的!



某天,轩女的一道问题让我印象深刻。她脸带微笑地问我:”妈咪,为什么你现在什么都说可以了?”



孩子啊,如果你再大一些,也许你会这样对我说的:”妈咪,你好像变得明理了



同时,我也发现到由于我对孩子的有理要求都说好,当我要求她们做某件事,她们也不会拒绝我。原来孩子也懂得礼尚往来啊!



我不晓得,如果一开始我就采取美国人的教养方式,什么事都say yes, try it。。。。。等到某一天,我对你们say no的时候,你们是否会无法适从呢? 呵呵,天晓得?



对于我之前的愚昧,我只能用孩子,你们是先苦后甜,如今总算苦尽甘来了!”来安慰自己。



我知道你们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创造。总有一天,你们会从我的羽翼之下飞往辽阔的天空。



印度有 句諺語說:「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深根;長大之後,給他翅膀。」



趁你们羽翼未丰之前,我得为你的翅膀做准备。因为,我想给你们最有力、最可靠的翅膀!

14.3.11

支持比阻止更有效?

“不准喝冰水”,”不要跑,等下跌倒”,”不要碰,等下烫到”,”这个不要吃,会辣”,”那个不可以摸,肮脏!”


这个不准,那个不可以碰。。。。。。我的孩子幼年时期,以上的这些”不要论”是我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这些话简直是我们夫妻俩的口头禅。




我是个严重后知后觉的母亲。除了是新手妈咪,我最大的错误就是执迷不悟,再加上我自以为是地为自己找个懒借口---第一个孩子是这样的啦,一对夫妻顾一个孩子绰绰有余,所以在不自觉之下把孩子养育成温室里的小花。



我的母亲、亲友看在眼里,她们觉得不妥,所以这样的说词时常在我耳边环绕:”一个孩子你当然可以无微不至的照顾, 等生多几个看你还有没有这种时间捧在手心里呵护?”



“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如果当初我吸取老人言,又或者多看些育儿书充实自己,我想我的孩子一定会比现在更好带。



今年,将要步入4岁的小恩开始学写字了。握笔之后的她会很顺便地把笔或胶擦放在口边,有时是不自觉地衔着口唇;有时则刻意干脆放到嘴里去。



刚开始发现这个现象,我再次很自然地发挥了”不可以这样,因为什么什么的”的理论。



预料之中的结果,小恩把我的话当成耳边风。小恩和姐姐的性格截然不同。姐姐喜欢听妈妈说大道理;小恩则没耐性,还没听我把话说完,她就已经先发制人,回应我说:”ok,ok,我知道,我知道!”



前些日子,妈咪突然开窍了。我不但不阻止她”舔”铅笔的习惯, 反而鼓励她吃。



我告诉她”你要把笔放在嘴边吗? 你想舔或想吃的话,你就干脆吃整个。要么,你一定要它吃完,不然你就别吃!”



果然,”支持她”比阻止她更有效! 除了这个”案子”,我也使用相同的招数”对付”喜欢和我唱反调的小恩,到目前为止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我的两个孩子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同样的教育方式用在恩、轩身上不一定凑效。



也许上帝知道我缺乏耐性,所以特派两个天使来考验我、磨炼我。



当新手妈妈的时候,我的自以为是让犯了很多养儿育女的大忌。



现在的我,才刚开始修行要如何当个好妈妈。有一点我会谨记,我要做一个看着他长成的母亲,不做指挥他成长的母亲。

10.3.11

饭,还是自家的香

上了全日制幼儿园之后的小恩,体重有明显地增加,这该归功于她日渐改善的进食习惯。


也许是在老师的”压力”下,又或者是有同学的陪伴下,所以在学校并没面对任何胃口问题。


我对学校所提供给孩子的食物要求并不高,但求孩子吃得抱,不一定要吃好,只要不拣食,不浪费,我就很满意了。


在这之前,轩女的晚餐都有由保姆准备;而我们的晚餐则从外面打包。随着小恩加入全日制行列,我们一家人的晚餐也随之改变。


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厨艺不精的我也得硬着头皮为孩子下厨。


想不到我也有和柴米油盐酱醋糖,鱼肉蛋菜挂钩的一天。


早前,身为全职妈妈的朋友对我说,我们的晚餐和孩子不一样,可能间接影响孩子的食欲。
起初我还半信半疑,现在我倒觉得有几分根据了。


小时候的小恩食欲非常差,几乎完全不吃正餐,她是靠喝牛奶长大的。由于轩女并没有胃口不佳的问题,所以当时的我最怕正餐时间,最讨厌和小恩展开那没有结果的拉锯战。


当时的我非常紧张不吃正餐的她。遇到倔强的她,我实在拿她没辙,多数的情况都是又哄又骗,最终还是气得七孔生烟,不得要领。现在回想起来,我真觉得自己太”孝顺”,太怕孩子挨饿了!


当时的虽然我很在乎吃饭,不过我却时时警惕自己不要变成”喂饭妈妈”。我无法接受一面追着孩子,一面喂饭;我也无法妥协让孩子”吃饭配电视”。


饭桌,是家人团聚一堂,说话聊天的地方。这段珍贵的时间不该被其它事物所取代。要我捧着饭碗,追着孩子吃饭;又或者让孩子看着电视,而我却在一旁服侍她吃饭,这两点,恕我难从命!


我争取时间所做的自家饭虽然没有餐馆的美味,最起码大家吃得安乐。只要餐餐都吃得干净、满意,这就是孩子给妈咪最好的回报。


我们都愿意生活简单而拥有闲暇,孩子对食物本来就没有任何要求,所以我也没必要坚持一尘不染,四菜一汤。原来简单的饭菜,清淡的米饭,吃起来也可以很开胃!

8.3.1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本书,几年前我曾经在大众书局的促销会时看见。当时的我,由于不太喜欢看书,再加上书名令我一厢情愿的认为它应该是一本教孩子如何考取好成绩的书,所以连内容也不屑一顾,就放回原位。


直到几个月前,友人传来的电邮里附上了长达90多页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以及<<再富也要穷孩子>>的短文。


电子书或存档软件书对于我这种上班族是最方便阅读的工具。怎么说呢? 上班时间忙归忙,总会空档或需要喘气的时间。上班时间,我们总不能拿份报纸或书本公然阅读吧? 所以,我趁着午休时间或忙里偷闲慢慢地品尝。


世面上的亲子书多不胜数,滥竽充数的书随手可得,再加上我”贵人事忙”,需要争取时间看书,所以选书必须谨慎,才不至于浪费我的时间。


看看这两篇序言吧! 这是其驱使我继续读下去的原因之一。此书与我之前所想的完全相反。它不是教你培养天才儿童,它只是一本属于”家庭教育革命”的分享。


序言(一): 摘要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如在“不管是最好的管”一文中,作者提出:要尊重儿童,对孩子管制、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在“像牛顿一样”一文中,作者提出家长要“一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的道理都印象深刻”;在很多家长陪孩子写作业问题上,作者提出:“不陪才能养成好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陪孩子写作业常常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结果适得其反;在我们惩罚不认真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作者给出了“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的新理念……很多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观念,经过作者的对比分析,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很多时候都做错了。



序言(二): 摘要


一位最先看完全书的读者:以前我也读了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经常是失望。读的时候觉得说得句句有理,放下书时却觉得什么也不会;有的书甚至只是在炫耀“成功”,让人越读越自卑,越读越不知该如何做家长了。读了你的这些文章,我才真正知道面对孩子时应该如何想,如何做;我的孩子现在已上初中了,只恨没有早一些读到这些文章,你为什么不早些写出来呢?!



请点击: 在线阅读电子书


如果不方便在线阅读,请给我你的电邮,我可以把word file寄给你。

7.3.11

载与不载

友人的儿子刚上小一,安亲班自然而然便是双薪家庭的孩子的”校后归宿”。妈妈的”功课”除了寻访安亲班,最重要的还有孩子的上学交通。


安亲班的选择很多,东家不上,上西家。无论是学生太多,环境太差还是功课太多,统统都可以投诉和安排。交通,反而是令我的朋友束手无策的问题。


怎么说呢? 事关无论是学生巴士或是货车,几乎每一辆车都是超载的。友人很有她的一套,追根究底地从不同的管理部门去寻找答案。结果,当然是徒劳无功!


这是预料中之结果。当今以”利益和节省开支”为前提的社会,讲究的都是以最低成本、最短时间赚取最多的钱,学生的安危都已经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无奈之下,父母依然得放手、放心让孩子去”独立”。


由父母亲自载送就是宠孩子吗? 由父母亲自载送就等于抹杀孩子学习独立的机会吗? 这是我从另一个友人口中所得知的看法。她一再强调,她让孩子上学、放学都跟随校车,原因是校车被允许停在校园里,而家长车则必须停在校外。表面上看来,校车的确比私家车安全。


她给我的感觉是: 超载的校车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力(和同学之间挤出一个春天来); 上下校车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注意马路安全)。


其实,我也蛮认同这个想法。不过,我不认同亲自载送孩子就等于宠爱孩子。


亲自接送并非”宠”的表现,而是”爱”的行动! 你难道不认为能够和孩子一面走路/车上,一面聊天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吗? 你难道不想看见当孩子兴高采烈看着自己的妈妈亲自接他放学的那种喜悦吗?


我的家、公司和学校只是徒步之遥。对我而言,接送孩子并不成问题。关键在于,我愿不愿意花这个时间,扛这个”麻烦”,以及考验我等待的耐心。(住得远的反而有好处,不必多想,坐校车就对了。在没选择之下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亲自接送和宠孩子或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是毫无关系的。


我也曾经想过”让孩子坐校车,自己则把等孩子放学的这段时间用在别的事情更理想”。现在,我又改变主意了。我觉得看着孩子高兴地等我接她放学,高兴地分享着校内的趣事,那种”等待”是值得的。虽然我很没有耐心,不过,我却愿意为女等,因为我很享受那个过程。


后记:


目前的我还未开始接送的岁月。也许到了哪一天,我又会认为校车是最理想的。又或者我会以孩子的决定为决定。女人是善变的动物,这句话适合形容我,尤其是当了妈妈之后的我!

4.3.11

你怎么都不紧张?

话说那天在游乐场和小恩玩追逐游戏。穿着大头鞋的小恩其实并不适合跑步。我们都知道塑胶鞋比普通鞋子更容易令人绊跤,可是事发前又有几人会关注它的潜伏危机呢?


就这样,小恩在游乐场上绊了一大跤,牙齿咬到了下唇而流了很多血。一向来最担心孩子跌倒的爸爸马上匆到跟前,抱起小恩,又是呵护又是心疼。


当时的我,也不知少了那跟劲,一反常态,紧张的指数不再像以往那么高。也许,我已经逐渐明白”跌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平常不过的事”,再加上确认小恩只是皮外伤之后,所以我的反应比以前冷静了许多。


肥爸事后以责怪的语气对我说: “你为什么叫她跑,明知道穿大头鞋不适合跑步,你还叫她跑?”


我好气回应他:”你不是也看见她跑了两圈? 在她跌倒之前,你为什么不阻止她跑? “


他一时语塞。我续说,那是意外。意外就是意料之外的事,谁能预知,又有谁愿意让它发生呢?

之后,他淡淡地说: 你好像没什么感觉,好像不关你的事hor?


那你觉得我该做何反应? 难道我就必须紧张兮兮,不知所措地抱着她,那才叫”有什么感觉”吗?


这一次的我,因为没有发挥以往那种”于事无补的穷紧张”,小恩很快就破涕为笑,轩女也没因此事留下不良的印象。至于我和爸爸,各自心中有数,随着孩子的”善忘”,我们很快就和好如初了。


孩子跌伤了,我固然心疼。不过,当务之急是该安抚她的情绪,化解她的惶恐,而不是在哪里穷紧张地加重彼此的不安。在轩女小时候,我们还紧张不够吗?


当了5年多的父母,我们也该有所进步,不是吗?

2.3.11

等我得空

女儿2、3岁时,当时的我,洗澡时房门是不上锁的。一来,我可以听见房外的大小事情,以防万一;二来,我认为孩子还小,她们还不懂得分辨事情的缓急轻重,她们想说什么就会马上说,不管妈妈当时在忙些什么。


随着孩子的成长,是时候灌输她们”尊重他人隐私”的知识了。忘了从何时开始,姐妹俩已经懂得”进房先敲门”的礼仪。三岁的小恩时常都会忘记这个规矩,兴起时多数都是”破门而入”的。


其实,我之所以房门不上锁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希望制造一个毫无隔膜的亲子空间。
我在任的公司,无论高层职员的职业有多高,他们都只是拥有一个和我们一样的cubical,只不过是桌子比我们宽一些而已,并无私人房间。


公司此意何在? 无非是想拉近下属和上司之间的距离。下属一旦有事相告,可以更直接地与上司会面,同时制造一个人人平等的工作环境。


职场如此,家中更是亦然! 我希望我和孩子的空间是轻松地、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到彼此的。


或许你会认为,有什么事那么急,需要马上讲,我们就不该培养孩子的耐心,让孩子学习等,等妈妈洗完澡之后再来听你细诉吗?


等妈妈洗完澡,等妈妈洗完碗,等妈妈处理好家务事。。。。。等,等,等,机会往往都是在等待中失去的!


对孩子而言,”心中有话要对妈妈说”是一件大事,哪怕她想说的事其实是某某孩子在学校打架等闲事。她的出发点只有一个: 纯粹急着与妈妈分享,想妈妈听她说话。


不吐不快,不止是大人才会有的感觉,小孩也一样! 若要等妈妈得空,恐怕她想说的话已经被吞回肚里了。即使说了,也可能只是事情的50%而已。


培养孩子的耐心可以有很多办法和管道,要孩子学会”等妈妈得空才说”不见得是唯一的方法。


亲子间的沟通桥梁之所以建得不够稳,我想它和’等妈妈得空”这个潜伏的因素脱不了关系吧?


某天清晨,我正在洗脸。轩女在房门外喊了我一声。因为赶时间,当时的我有点不耐烦地回应她:
“做么啦!”。她很温柔地回应道: “妈咪,我要出去了! 拜拜,我爱你!”


妈咪心都化,不顾满脸的肥皂,马上打开房门,笑着对轩女说: 拜拜,妈咪也爱你!


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我没头没脑地对轩女发脾气,肯定会浇熄她那热情似火的感觉。


孩子的一个问候,一句话或一个心事都是来去匆匆的。如果因为那一道房门而让彼此错过了沟通或分享的机会,那多可惜啊!


后记:一直以来,只要孩子有话对我说,无论我当时在忙些什么,我都会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把眼神还给孩子,专心听她阐述。唯一棘手的是,当我在和别人聊天时,轩女通常会搅和。我即不想喝止她闭嘴 (这样会令她难堪),却不无法令她知难而退。这条路,我暂时还看不到尽头! 给我加油吧

相关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