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23

当接待家庭 刷新对西方人的认知

 在这之前,我对西方人的认知是:

性格属于开放自由、勇于挑战,
食物方便则不喜欢面汤以及带刺的鱼。

16岁的她,刷新了我的认知。
她很听话,
妈妈说不能吃的、小心吃的,
她真的步步为营。

从不开风扇和冷气,
到三天之后她房间的冷气
开得比我们的任何一个房间还要冷,
可见那适应环境只是时间的问题。

极乐寺的另一端,
对我们而言是毫无景观的森林。
在她眼中则成了难得一见的热带雨林。

徒步前往 Pantai Kerachut,
穿梭在热带雨林再到达蔚蓝海域,
这一趟疗愈的旅程是唯一一趟
她的反应跟我预想的结果是一样的。
升旗山和Pantai Kerachut 是她玩得最尽兴的地方。



我以为她会喜欢 Top view Restaurant Komtar
居高临下看槟岛的感觉。
看来并不是人人喜欢看市景,就像我。

Bank Negara Museum 的 1 Million Tunnel 
是拍照打卡点。
姐妹俩拍得不亦乐乎。
不喜欢拍照的她,从容无感地路过。
反倒是二楼三楼的经济和货币历史让她感兴趣。

我们都以为暴力电影对西方人而言是习以为常。
她还把【孤注一掷】电影预告发给朋友,
问她们是否也认为影片过于暴力?
答案是一致的。
原来终究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以为。

最让我跌眼镜的是,
她居然喜欢海底捞!!
老公的外国同事都不喜欢火锅。
而她却主动提起吃火锅。
她是这样形容火锅的:
你们有一种锅放在桌子中间,
好像有加了一点油,然后放食物去煮。
我本来以为是铁板烧。
可是她表示不想吃肉,那肯定不是韩国烧烤。


没想到海底捞如今还有变脸表演。
她对变脸表演没兴趣,
反倒是觉得海底捞的概念很好,
因为可以任吃小食和冰淇淋!
果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两个星期的小住,
基本上她只对几种食物感兴趣。
最爱Apom, roti canai & cucumber maki。
本地食物只接受炒饭和炸baby squid,
面包只吃酸种全麦面包。
只喝 Mixue Lemonade & Mixue Milk Ice cream。
超抗拒抹茶、咖啡、茶、酒、汽水、果汁。
她不喜欢茶和咖啡的苦涩,
汽水糖分高,
可是为什么介意果汁?

本地水果,
太甜的不吃,味道重的不试,
只试过她所要求的龙珠果。

相处中,直觉她是很节俭的人。
一个不爱摄影,不刷视频,
不玩社交媒体,不看暴力电影
的乖乖女。

这次的文化冲击真的让我们累到也学到。

12.9.23

当接待家庭 第二周 I feel like home now

 星期天下午回到槟城,

傍晚又马不停蹄地带她
到Bora-Bora Batu Feringgi 用餐。

我以为喜欢海边的她会很兴奋。
她有点冷漠,没有我想象中的投入。

菜单以西餐和海鲜为主,
我又以为当中肯定有她的菜。
结果,她只点了一份wedges。
我无力招待了,爱吃啥吃啥呗!
好久没有吃炒米粉、炒果条的我们,
立马点了两份解馋。

饭后,我邀她到海边走走。
边走边聊,聊一下螃蟹洞,
聊一下海上活动,气氛一般。
我抛下的石头依然无法激起她心中的涟漪,
哎。。喘!

尽管亲临喜欢的海边,
还是没能感觉她的热情和兴奋。


回到餐桌,遇到了老公的德国同事。
同事很亲切地以德语问候她。
他乡遇故知,她说好久没说德语,倍感亲切。

次日,你陪她shopping。
她说Cotton On 很便宜很便宜,
花了接近 RM300 买了几件衣服和裤子。
当晚,她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
整个人都变得很轻松。

在Dome ,依然是点了海鲜意大利餐。
不同的是,她变得很健谈了。
开始聊起饮食习惯。
她说,她不太喜欢海鲜,
但是这里的海鲜很好吃。
我顺藤摸瓜问她,
上周你饿坏了吧?为什么吃那么少?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饿的感觉。

升旗山有向导的服务配套。
你说有导游带着玩果然很不一样,
大家都玩得很尽兴!


强烈推荐升旗山的向导配套
联络人 016-4201189 (KP Ong)
FB @Penang Hill Natural Walk 


接下来的她,总算敞开心扉,
虽不完全尽情地吃喝玩乐,
至少对食物的接受度已经大有长进。

她说,来这里之前身边的亲戚朋友告诉她,
所有的饮食和原材料都要格外留意,
担心吃坏肚子。
她妈妈说Yogurt 和饮料糖分高,
沙拉担心处理得不好,不宜多吃。
我还特地买了她所熟悉瑞士的Emi yogurt,
虽然她喜欢吃,但妈妈说要吃plain yogurt。。。
她真是一个非常听话受教的好孩子!

还表示如果每一餐都在外用餐,开销很大,
饮料又特别贵,肯定吃不消。
好一个节俭的孩子!

她也不明白为什么上一周
虽然吃那么少,就是没有饿的感觉。

原来啊原来。。。。。

她说喜欢foodcourt 的概念,
也欣赏我们共享多样化食物的做法,
这样不止价廉物美,而且还能各取所需!

她还说这里的摩多车简直疯狂,
任意穿梭在车水马龙间,
甚至还可以携家带口,四人共乘一台摩多车.
She said, This is crazy!
I said, oops, this is normal! 

第九天的晚上
在Queens's waterfront 散步的夜晚,
她热情地跟我说  "I feel like home now"
我深呼吸再呼吸。。。。。
我当下的心情啊。。。谁懂?

11.9.23

当接待家庭 第一周饮食文化磨合期

景点安排还能勉强应付。

最头疼的是,她什么都不吃。
辣,完全不能吃。
椰浆味,椰水都不喜欢。
中餐、点心、面条、西餐、沙拉、
croissant,Waffle, burger, sushi,
通通只试个味道就说饱了。
只有意大利面和Pizza 才是她的菜。
饮料更是滴水不沾,只喝白开水。

两间颇有名气的西餐店
VCR & Kenny Hills 就在民宿附近。
明明是西餐菜单,隔壁座的洋人吃得津津有味,
而她却很纠结,
选了很久也无法下单。
我们都很纳闷,完全无法理解。

看了很久的菜单之后,她选了右下角的vanila cream waffle。
奶油甜度刚好,可她还是认为太甜了。
我请她选一粒大面包带回槟城当早餐。
她点了 Multigrain Sourdough 

我们也去了人气店华阳餐厅,
主要让她试看本地的烤面包。
也许是饿了,她总算吃了半蝶炒饭和炸鸡。

在双子塔附近的 Pelita 
点了Roti Tissue & roti Canai 让她品尝。
比起脆口的roti tissue,她更喜欢单调的roti canai。 
她超爱 Apom & roti canai,
还是印度大师有本事啊!

她对肉食有所保留,尽量不吃肉类。
可是你说,她在德国天天都吃肉???
她想吃番茄酱意大利,可惜只有海鲜奶油面。

这一周,我们吃得太撑,而她总是说饱。
因为饮食,让我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局。
姐妹俩认为入乡就该随俗,
更何况我们已经尽量迁就造访了几家西餐店,
依然无法突破她的心防,也算尽力了。

你说,洋人是直肠子。
她说饱就是饱,
为什么我总是要自以为是地认为她很饿呢?
我们因此闹矛盾。
直到我再一次一厢情愿地认为Subway她肯定能接受,
直接把她载到subway门口。
结果,她说不喜欢subway,不饿,真的不饿。
洋娃娃,我的姑奶奶,
你确定要这样一大盆冷水往我头上浇吗?

当下,我确实心寒了。
回头告诉姐妹俩,【你们的观点是对的】
入乡若无法随俗,那就随你吧!

这四天的饮食文化大作战就像一个世纪,
我真的太难了。。。。谁懂?

10.9.23

当接待家庭 第一周身心俱疲


从先进国来到发展中的国家,
想必她对周围的所有人事物都感到新奇。

第二天带她到老城区闲逛。
姓周桥入口处的神庙让她津津乐道。
她喜欢海边。
海上人家和大海确实有带来一点点的兴奋作用。
从姓周桥越过马路到老城区,
怎么也少不了我们的“一掌神功” 的交通指挥表演。
我提醒她,不是所有司机都会赏脸让路,
举手并不是百发百中,还是要小心为上。


第三天的Escape Theme Park 主要是杀时间。
在德国,她带你到欧洲最大的水上乐园。
园里99%是当地人,你是仅有的1%外国人。
适逢学校假期,到处都是人。
还好,大家都还算尽兴。

接下来的四天,依她所提,带她到KL走走。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真正在KL游玩。
民宿就在Stadium Merdeka 旁边。

提前预约了Royal Selangor guided tour, 
感觉她兴趣不大。

当她google Malaysia 时,
其中一个推荐的景点是Batu Cave。
初见真实版的Batu Cave时,
感觉得到她的兴奋指数飙升,步伐特快。
最吸引她的不是Murugan 本尊,
而是满地跳的猴子们!
她觉得在市中心看到猴子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
272个台阶,健步如飞,她爬起来一点也不费气。


适逢国庆,双子塔亮起了国旗色彩的灯饰,
确实好看。
Saloma bridge 一带因为有国旗色彩的桥加特,
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游客区。
严格来说,是属于外劳和马来人的区域。
参观的体验感很差。

继续当游客,陆续去了Bangunan Abdul Samad,
和 Central market。
Central market 琳琅满目的各国商品让她大开眼界。
她表示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物品。
这里算是她在KL唯二喜欢的地方。

9月1日,【孤注一掷】上映了。
你说等了很久的戏终于上映了。
家里的洗衣机刚好在这个非常时刻当机了。
你们去看戏,我们去买洗衣机,
也不失为一个争取时间的好方法。
她表示影片有暴力元素,但可以试试看。
谁知道,开场的第一幕就把她吓到逃跑了!
“太暴力了!太暴力!我接受不到!“
她还说在德国,18岁以下不允许观看这样的电影。
她超喜欢日本茑屋书店(Tsutaya Books)的氛围。
从戏院出来之后就直奔书店,一呆就是两个小时。

Putrajaya 作为此行的最后一站,还算满意。
粉红教堂的解说员很卖力地介绍,
穿上大红袍的我们像企鹅,
盖上头罩确实很热。

Astaka Morocco 

Astaka Morocco 是拍照打卡点。
不喜欢拍照的她,看到你拍得那么兴奋,
也忍不住参与。

导游真的不是优差,边走边介绍虽然很累,
但身体的累比起心累,根本不足一提。
玩乐搞得定,吃喝才是真的挑战!

9.9.23

当接待家庭,从接机那一刻开始

8月28日,本该在早上10点抵达的班机
延迟至晚上8点半。

她,
第一次搭飞机,
第一次到亚洲国家
第一次接触欧洲以外的人种。

初见德国美少女,有点不知所措。
人家才刚抵步,你就先发制人地跟她说【家规】
1,袜子和贴身衣物都是用手洗。
2,出门回来请换了衣服才可以躺在床上。
就这么多。

你之所以如此要求是因为她看到德国家人的日常。
以上两点是她你无法苟同,因此迫不及待地提醒她。

单是第一点就叫她无从适从。
她肯定很不理解为什么有洗衣机还要那么麻烦?
没想到她还多问了一个蛮理智的问题:
【衣服是当天洗还是隔天才洗?】
在她家,都是各自衣物各自洗。
当地天气干燥,衣物放个两三天没戏勉强还可以。
大马湿度高,天气热,
臭酸的衣物真的不宜隔夜。

舟车劳顿了一天
还要经历人生第一次手洗衣物的苦差事!
她将衣袜洗完直接放在手上,
走出冲凉房时,
对我说: 我已经尽力了!
我。。我。。当下真的哭笑不得,
这是待客之道吗?
她一脸无辜,我无意间虐待青少年了!

本来已经安排让她独自睡你的房间。
怎知她说不介意同房。
不同房还好,一同房就不得了!
从来没开过风扇和冷气的她,
受不了房间的温度,直喊冷冷冷。。。
商量着能不能只开最小的风扇,
不开冷气?
你只好半夜逃到小妹的房里去。
一个怕热,一个怕冷,
没有对错,只是习惯不同。

次日中午,她在大汗淋漓中醒来。
睁眼第一话对我说的是:
Its's hot 🔥 
房内好闷好热,不热才怪啊!

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和早餐,
强颜欢笑也化解不了我的矛盾与尴尬。 

7.9.23

德国单飞 - 不想回家

 18岁的你,独自飞往德国,

近距离地感受你喜爱的德国历史。


这是一场对大家都充满新奇的文化体验。
16岁的她,几乎与社交媒体绝缘,
因为她妈妈说,一旦迷恋社交媒体,抽离太难。

她的家在田园,家里房里没冷气和风扇。
30度的夏天,白天和傍晚的温差很大,
早上和晚上只有16度。
即使没有风扇也能睡个好觉。



身为亚洲人,我们是有福之人。
我们对食物的接受度很宽,
再加上不挑食的你,更有口福了!
你说,你是来享受人生的。

德国的建筑随便一栋都是风景。
跟着当地的陌生人家庭一起生活,是什么样的心情?
你完全没有一点别扭或尴尬,
直接把它当自家院子和自家人相处。



爬山、玩乐园、看城堡、参观教堂、听音乐、
逛老街,跟她的朋友们野餐、玩乐。
还去了临近的莫扎特故乡,Salzburg。
略懂德国历史和喜爱音乐
让你更懂得欣赏城堡和古城。
你用【不想回家】总结了这趟难得的体验。


回程时,飞机因为故障而取消。
本来你和她被安排到不同的航班,
她当晚可以飞,而你则隔天早上才能飞。
没想到你临危不乱,冷静地询问和处理。
等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你再跟我们汇报。
这一延迟就是10个小时。
10个小时在机场,干嘛呢?
有个新加坡的小姐姐主动跟你们交谈。
就这样,马、德、新三国联盟,
叽里咕噜地聊了四个小时!


到新加坡转机时,行李被扣留,
说是行李有备注,有待确认。
反正也急不来,你就静坐等消息。
还调侃说什么奇葩事都遇上了!

为数不多的照片定格了你18岁的青春和勇气。
我想这段经历堪为你独立自主的代表作!

你的挑战完美落幕了。
接过棒子,我压力山大!

单飞 - 向文化体验飞去

 我们期待已久的德国单飞文化体验交流终于实现了!

18岁,单飞前往德国,兴奋的人何止是你?
身为啦啦队的我们也一样兴奋和期待。

感谢爹地的公司提供那么好的福利,
也感谢幸运之神的眷顾,
让你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把握住这一份难得的恩赐。

本来为期14天的德国小住,
因为考试日期的不确定性,减至9天。
原本以为满足不了前后四个星期的条件
而被取消资格。
没想到事情居然有转机!

当时才报到大学不足一学期,
就开始申请第三学期将缺席一周,
搞到教授们都糊涂了。
万没想到的是,教授还记得你的申请。
在期末的最后一堂课,当众把你叫出来,
确定你是否成行,还鼓励大家要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强调学习不只是纸上谈兵。

这次不是游学,也不是大学交换生计划。
这次是前所未有,机会难得的入住当地人的家,
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深度探索当地的风土人情。

只身一人前往德国,
带着紧张的心情在新加坡转机,
再带着兴奋又期待的心情与接待家庭见了面。

你说她家庭好大好美,还养鸡!
那里的居民都养鸡。
窗外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视野,
早上16度,中午会晒但不热。
你说简直是快乐天堂,
还说自己简直是来享受人生的!

他们有的是田园风光旖旎,
我们的则是钢铁水泥。

面包芝士种类多到你无法取舍,
还有自家做的水果酱料。
我听了直冒冷汗,
都怪自己平时不下厨,
没有一道拿得出手的菜肴,救命!

11.8.23

大学巡礼 【预科班的考试】

 第二学期的考试即将结束。

每间大学的预科班 (foundation) 课程内容和难度不一样。
正因为课程的布置不同,
通常该大学的预科班就只适合在相同的大学深造。

国油大学的课程程度很有挑战。
一点都不像人家说的,预科班的课程比较简单。

期末考试和平日里的courseworks分数 各占一半的比例。
考题也不容易应付,而且每张paper 还考足三小时!

第二学期考试时间表


英文的深度也不遑多让。
听你所描述的,跟我以前在马大所学的,简直是天渊之别。
如果以前的课程有这样的水准,
或许我得留级补考英文。

你所认识的友族朋友水准都很高,
你的coursemates 或组员极少有华人。
大家的实力旗鼓相当,学习的氛围很不错。

你说化学好难!
再听说下个学期的Chemistry 2 更难。
给你加油,继续迎难而上!

假期愉快!

27.7.23

大学巡礼 【日常里的苦与乐】

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宿舍,
打算就这样住到毕业。
没想到,又得被逼搬迁。
一般上,校方的做法是将一栋宿舍腾空,
让新生入住。
偏偏就是那么巧,这次被相中的是你的宿舍。
不到两个学期,已经搬了两次宿舍。
这一次再搬,就是第三次了!
由于已经决定要在这里“定居”,
所以添加了很多家当。
除了风扇,还有吸尘机、拖把、衣架等。
没有车子还真搬不了。
考完试之后就得将宿舍清空。
偏偏你考完试的周末是投票日。
这下真的头大了,不知道该怎么帮你搬家?


日常生活里有苦也有甜。
之前拍摄的电影本是一门英文功课。
没想到,它被升级为所有fondation 学生的参赛作品。
一共28组,每组10人,组员都是随机分配的。
校方还安排了颁奖典礼,重视感十足。

一共有六个评分项目:
最佳短视频
最佳电影摄制 The best cinematography 
最佳服装
最佳音效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半夜12点才完成的颁奖典礼,
你很开心地传来信息和照片,
说:“我们赢了!“
你的组拿下了
最佳短视频和最佳电影摄制奖,
不小心成了大赢家!

更没料到的是,居然还有奖金和礼篮!
也不知道是教授自掏腰包还是由校方赞助。
负责剪辑的组员说,
不知道为什么无法上载高清版的原著。
You tube 的画质有点不太理想,
女演员的声音有点小,听不太清楚。
你是幕后的总策划,只能亮相短短的几分钟。

喜见你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修成小小正果!

电影链接
https://youtu.be/FGqqexdgNSA

18.7.23

大学巡礼 【第二学期的五味杂陈】

这个学期完全没有机会跟你视频聊天,

whatsapp 也是匆匆两句问候就下线。

上次回家参与 ASEAN Scholarship Selection Test,
问你最近过得怎么样?

“呃,五味杂陈啊!“
你以如此精简的一句话来概括两个月的生活日常。
那我们就一味一味地回味。

酸 :
所有活动和课业都在同一时间进行。
再加上要研究哪些合适的奖学金,真的忙得不可开交。
对于奖学金的态度,你表示无力应付。

甜:
无论是活动还是课业的群组,
你很感恩遇到了一群神队友。
他们的配合度和执行力都很好,
省却很多烦恼和矛盾。
因为活动结交了一群很善良的学长姐,
几乎每天帮你打包伙食,
从此好吃的中餐有了着落。
还有,一人独霸两人房的感觉真的是甜滋滋的。

苦:
每天忙得焦头烂额,
凌晨一两点钟才入睡已成常态。
最苦的是这学期所修的学分很多,课业很重,
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还遇到了一个不怎么样的新教授,
所教的化学课跟化学物品一样,浑浊不清。
还好,其他的教授都非常棒。

辣:
你说想不到与辣有关的事。
我想最辣的事莫过于是猫猫偷溜进你的房间里,
半夜两点钟拨求救电话给同层的印度学姐,
请她来帮你赶猫。
你的辣被学姐接住了,真幸运。

淡:
连续两次被Yayasan UTP/PESP 拒绝,
你表示无心恋战了。
这不怪你。
虽然是国油的在读学生,但不符合它的申请条件。
1,你考的不是SPM
2,你读的不是Undergraduate 
3,家庭的年收入 
家境不错,品学兼优的学长
是在大一才成功申请到50%的奖学金 ,
听学长一句劝,继续申请就对了。

Yayasan Khazanah 的第一关就挂了。
你说考题太难,技不如人只好认了。
这是唯一一个能以IGCSE 成绩申请,
又能满足你想要的科系的奖学金。
虽然可惜,但无憾了。

ASEAN SCHOLARSHIP SELECTION TEST 
槟城考试站 Sentral College 

你说数学不难,但是已经大半年没做数学,
有一部分已经忘记,有心无力了。
英文分为两张,
第一张是为时一小时的理解文。
长长的两页理解文,
考的不止是分析和理解能力,
还有难度很高的词汇题。

第二张为时30分钟,二选一的作文题。
作文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一分钟也不能多。
考完英文,你说早知道认真一点把数学做好!

7月底又是study week 了。
8月考完试,就正式告别第二学期。

11.7.23

IGCSE 报考 English As First Language or Second Language?

 IGCSE的语文科可以自由选择 first language (EFL) 或 second language (ESL)。

有选择就有纠结。
英文能力强的学生毫无悬念,直接报考first language 就好。
韩江中学的政策是要求学生在初中三之后就做出选择。
意思是,高一上课时就会根据学生的选择分配到不同英文班上课。
我认为这个决定做得太早,如果能在高一下半年再决定也许会更好。

高一时,老大(包括我)主观并且不专业的认为
老大的英文水平介于EFL & ESL  之间。
因为爱上历史,大量的历史写作间接让她的英文更上一层楼。

高一下半年,朋友推荐了一个国际学校的英文老师帮她备战。
该老师是EFL的 批改老师。
她接触老大之后,认为她有能力胜任EFL。
当时她的想法是要稳稳地拿下ESL A,
所以放弃EFL。

ESL的会话一共有五个类似即席演讲的考题,
属于当中最难预测的部分。
考完之后,她很开心地表示应该胜券在握了!
没想到,成绩单上面唯一的一个A,居然是它!!

老师很关注成绩,立刻就whatsapp来问结果。

他说今年的ESL门槛很高,86%以上 才有A, 93% 以上才能A* 
相反地,EFL 75%以上就能有A*.



看来对于各国的母语成绩,难免都有出现双标的情况。
(个人看法)

我在小红书看到很多中国考生同时报考EFL & ESL。
很多考生对英文成绩还是很疑惑并且无语的。
因为他们都是 EFL 拿 A* ,ESL 却只拿 A或 B. 

如果你的英文写作能力不错,不妨挑战EFL。
如果你还是没信心,ESL也无所谓的。
EFL & ESL 并不影响你去欧美还是澳洲升学,
因为最终还是得根据该国家的要求重新考核英文。
至于新加坡,也许有些大学只接受EFL,但可能影响不大,
因为新加坡的顶尖大学几乎都必须通过A level 申请。(资料若有误,请纠正)

别担心ESL的含金量比不上EFL。
毕竟ESL的程度 & Grading 比起SPM 英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EFL or ESL,
选你最有信心的那一个。
其他的就不必顾虑太多了。

2.7.23

MITM 旅游展

 这个周末的两个展会都是我最热爱最感兴趣的两大题材:

旅游展 & 升学教育展

将来若是真的退休无聊,对方若不嫌弃我太老,
还真的有想过去这两个领域当差。

作为槟城今年第一次的旅游展,
展会的盛况不只是人山人海,简直是水泄不通!
很巧的是,上次去云南的当地导游也来参展。

这个导游真的很不错·,为我们的旅程增添不少的乐趣。
这次跟团,认识两位小夫妻,展开他们的报复性旅行。
跟他们分享我的自助旅游心得,
同时也建议他们报团也是需要做功课的。
这次因为盲从,他们没准备到防晒的衣物,
以及没想过高原反应的情况。

疫情之后的中国团,报团有什么好处?
对我而言,我和妈妈二人出行报团最方便。
要报中国团,我的主要要求必须是 【团签】。
团体签证能免去亲自到大使馆申请签证的麻烦。
再来就是行程里的楼梯是否太多?
旅游最费腿力,尤其是中国!
每一个行程表我都仔细的研究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距离,
景区里是否有电瓶车、爬不完的梯级?
景点当时的天气和穿着准备。

另外,还有航空公司以及转机的安排。
能从槟城直飞或转机的团肯定是我的首选。
这次本来是报槟城旅社的团,
无奈人数不足16人,无法成团。
只好转到KL的旅社,坐亚航从KL出发。
对我而言,亚航的时间信誉已经完全瓦解。
延迟是一小时起飞是常态,也是最客气的安排。

每家旅社的行程大同小异。
尽管如此,那【小异】也可以是差之毫厘。
如果不做功课,就是盲从。
跟团是折衷的选择。
尽管我无法左右行程,
但起码还有选择相对符合自己想要的行程。


有些旅社会安排高铁,这是我最想要的移动模式。
中国之大,
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距离岂是三五个小时能到达的? 
很多旅社不安排高铁,不外乎是因为成本。
搭内陆飞机呢?
天气是最大的考量,飞机误点也是常有的事,
不是人为,而是大家都无法掌控的天气变化。

这次在旅游展询问的旅社的说辞不一。
有的说,中国旅行团一定要做团签。
没提供团签的旅社则说,
团签很麻烦,只要有人退出,
旅社就得重新申请团签。(这个比较靠谱)
问了几家槟城旅社,除了云南团,
其他地方他们都不做团签。
GD 的就比较友好,
中国有六个地区是能做团签的。
但是多数都是坐亚航,从KL出发。

以上几点,供参考。

23.6.23

大学巡礼 【充实的生活】

 我印象中大学的英文课是典型的闷葫芦,

不外乎是写写作文,学学语法。
没想到,国油大学的英文课别出心裁,
要求学生分组拍摄影片。

从题材到拍摄,都是由学生自行安排。
你自荐当导演,为组员扛大旗,安排策略。
最近刚完成了Trailer,让我耳目一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E9_sT6iIuY&feature=youtu.be 


最怕恐怖片的你,拍摄手法颇有恐怖元素。
嗯,我对成品有点期待!

除了忙拍片,还忙演奏。
你弹奏,朋友演唱,为乐队做宣传。
小小演奏会在食堂进行,
人来人往,有点街头卖艺的感觉。


你真的是乐在其中,综艺玩很大!

你说最近还被委任为 UTP Host Emcee Workshop 的 HoD。
你说想尝试当领导。
你还去面试当大学毕业典礼的主持人。
你喜欢主持、喜欢当领导、喜欢带动。。。。。。
这两个月内,你尝试了各种前所未有的活动,
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享受其中。

还借了朋友的baju kurung,
来一场 Baju Kurung 体验!

Baju Kurung 穿在你的身上,感觉很清新!

每个星期都看到不停在尝鲜、尝试新事物的你。
从未想过这间大学竟会如此地适合你!

国油大学的最新排名已经超越马大。
期望国油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