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中,友人问及为何我送孩子去英文班?
我不假思索,很自然地就回答:因为我的英文差。
你的英文差,那应该你去上英文班才对!
他一言当头棒喝,我如梦初醒!为什么我的英文差,孩子就该去多上英文班?是让她们去做我无法做到的事?我既然做不到,又凭什么要孩子去做?
语文是需要大环境来成就的,而不是靠每周一次的英文班就可以掌握的。这个道理我知道,但知道是不够的,还需要自省,然后实践和改变。
回到最根本的问题, 为什么如此看重英文?
如果说我是在中六之后才真正开始学英文,这样的结论一点也不为过。小学时代的我,在资源贫乏的渔村受教育,基本上无法掌握英文和马来文是已经默认的事实。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备考
UPSR的前几个月,英文老师很努力地帮我们恶补英文,其中包括准备了各种习题,然后把语法死记硬背地把它们全都塞进脑子里,能塞多少是多少。最终,幸运地考了一个B。 然而,我根本不懂得学以致用,那些语法根本就是一团糟! 更甚的是,上了中学之后,我连
Thank You 如此简单的词汇都念不准!
上英文课的那一幕,深深烙印在我脑海里。中四那一年,每逢英文课,老师总会要求每个学生轮流阅读课文。当同学们在轮流阅读的时候,我总是在默数着什么时候会轮到我,然后我就拼命地重复默读那一段文字,我的发音是不准的,我的声音是颤抖的!那一段日子,我连抬头望的勇气也没有,只想为自己挖个洞躲在里面永久冬眠!
中六的参考书多数以英文为主。为了应考,我必须付出多倍的努力,同一个习题读了再读,才能明白它究竟在问什么?进了大学,同班的华裔同学都顺便地通过英文考试,只有我和另一个同学需要补修英文。英文班里就只有我和他是华裔,其他的都是马来同胞,这叫我情何以堪!
英文差劲的自卑感在我心里萌了芽,阴影挥之不去。它成了我的人际关系的绊脚石。中学毕业之后,我有意无意地与中学同学保持距离,事关同学当中很多都是英校生,即使是华校生,他们也是口操流利英语的学生!自卑感的作祟让我典当了难得真挚的友谊。
英文不好,就少发言。这是消极的做法,也是我在搞好英文之前唯一能做的--- 多观察少说话。工作上,有很多机会都因为英文不好而错过。行行出状元,在工作上所错过的机会我不会有多大的遗憾,事业只不过是人生的一小部分。然而,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条件。沟通需要信心,信心来自能力,没有父母希望将自己的自卑感延续下一代。
我很想用英文畅所欲言,但力不从心!有口难言是非常痛苦的!
轩女幼年时期,我曾经尝试用英语与她沟通,我尝试制造在家的英文环境。后来,我发现自己词不达意,亲子间的沟通如果局限于语文的障碍,那将会得不偿失。再说,我也不希望孩子跟我一样,口操残缺不全的英文。掌握母语才能更有效地去掌握其他语言,学习是漫长路,需要时间和环境去酝酿。
如果我的英文能力中等,在家或在校有英文的环境,我不会送孩子去上英文班。诚如我一直没让孩子去上华文或马来文补习班。不是因为我和孩子的华巫语文能力好,事实上我的马来文也非常不济,UPSR还考了个 E。这两种科目占据了学校很多时间,只要孩子用心上课,即使不精通,也不止于落于人后。
回到上英文班的动机,送孩子去学习的同时,我也应该要进修英文。即使无法操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起码也要做到对答如流,把那讨厌的自卑感狠狠地甩在后头。
虽然有自卑感作祟,但我不会让它影响我的生活。世界之大,总有我安身立命之地!英文不好,还有华文,羡慕别人的同时,我也学会了看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