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女喜欢上安亲班所实行的“赢盖章换礼物”的奖励制度。我认同和欣赏这种制度所带来的正面效果。安亲班里有个摆设奖品的橱柜,它让学生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奖品,从而激励了他们努力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以便赢取足够的盖章来兑换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礼物。
这种赏罚制度并不是新玩意。有句广东话说得好:“桥不怕旧,最紧要受”。无论是新招旧招,能让孩子受落便是好招,认同吗?
在安亲班尚且有自由和开心;在学校即使有所约束还是一样开开心心的。上了小学就好比上了军校,眼看孩子深受诸多约束,我实在不忍心在家里实行赏罚制度,把家里变成另一所军校。
然而,姐妹俩很喜欢“赢盖章换礼物”的方式。她们甚至要求以盖章来换取她们爱吃的饼干。孩子啊,养育你们是我的天职,你们这个年龄的吃喝住行是我应该提供的。
轩女表示无所谓,就当做是玩游戏。我相信孩子欢喜做,自己就会快乐受。我乐意配合。
就这样,我们实行了我一直感到意兴阑珊的赏罚制度。曾经和一位资深同事聊起育儿经,他经常以赏罚制度,必要时还偶尔以金钱为饵来鼓励孩子。他以工作为例,如果老板不发薪金,公司里没有奖赏制度,员工会卖力吗?同样的,孩子为目标(奖励)而有动力也是无可厚非的。
无论任何一种做法,只要适合孩子,便是好方法。我更认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文中所提及的“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有功必赏,甚至让大人小孩一起把“功”记下,正面的鼓励能够达到催化的效果。同样的,如果把“过”也记下了,那会在无形中提醒孩子,他曾经犯过的错。孩子若能够引以为戒,把它当成前车之鉴,那是最好不过了。但,万一他因此而自怜自艾,甚至无法对放下无心之过,那岂不是弄巧反拙了?
“不如我们开会决定赏罚的规则,好吗”我喜欢和孩子讨论。自己的规矩由自己来定,比起我独裁所设定的效果来得好。
轩女建议把饭吃完,赏两个盖章。
“等等,把饭吃完是你们应该做的事。既然是本份就不需要奖赏。相反地,如果没把饭吃完,不但辜负了妈咪的心意,而且还浪费食物。这个应该要罚,不是赏。不过,既然你们认为需要盖章当鼓励,就依你们。不过,要是浪费食物,就要被扣三个盖章,同意吗?”
第一条规则,通过。不过,扣盖章时,我不记录过错----不记过,只记功。
兑换礼物的盖章会有妈咪的签名; 被罚的盖章将会被打叉以示无效。 |
轩女觉得这张“文凭”太小,她改用练习簿来收集盖章。 |
设定扣盖章以示惩罚的目的是希望让孩子学习面对挫折和失败。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失意的时候。如果我只顾着一味地赞扬孩子而忘了指点错误,那孩子可能无法面对失败,抗压力低之余,也会变得不堪一击。
接着,我们设下了许多不吵架,自动自发,有礼貌等规则。
姐妹俩把之前收集的盖章兑换饼干。我觉得既可爱又刻薄。孩子连吃个饼干都需要以盖章来兑换吗?不过,这是轩女所建议的“游戏”,我尊重她便是。
再来,便是兑换礼物的盖章数量。孩子的耐性有限,盖章的数量就似乎孩子对某样物品的欲望有多高。她越想得到的物品,盖章数量就越高。当然,数量“高“的底线是孩子能力范围所能达到的。时间拖久了,孩子会失去信心,游戏就会变得乏味和无意义了。
在我的立场,我并不太鼓励在家中以“兑换”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在学校或中心,我觉得是个好办法)。我担心孩子被误导,以功利为目标。我可不想见到孩子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功利之上。所以,我坚持不以金钱为奖励。家人之间是交心不交金,这是我的想法。
还好,姐妹俩目前的表现并不是功利至上。但愿是我多虑,孩子的赤子之心岂能容我以如此肤浅和狭窄的眼光去质疑!
6 条评论:
我们小时候在家里没有赏罚制度,但是我妈妈就会用金钱来“激发”我念书。
小学的时候,只要普通我考100分,就有RM1奖金,二十多年前的RM1对小学生来说真的很多(一份点心也不过是RM0.40而已),学期考试拿100有RM5吔!!
我也不知道小的时候我怎么那么爱钱,我又不那种会拿钱去买东西/玩具的人,但是就是会为了拿RM1而拼命的念书。。。
我赞成赏罚分明,适当的激励是需要的,但不鼓励过度地以金钱/物质来奖励孩子。在实行奖励制度前,我个人觉得应该先让他们明白他们要履行的责任,比如小朋友现在的责任是吸取知识,念好书是为了他们自己。考到好成绩,家长给与奖励,那是可有可无的。有的话,就当成是bonus,没有也不要太介怀,要他们明白不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必须要做的事。
重点是不要让他们产生错觉,一味的想要得到什么奖励而读好书,那读书的目的就本末倒置了。
好朋友...我也是在做赏罰制度...3个都有自己的表格...我的孩子好象也没什么大感觉...我不是用CHOP...我用了A4印格子...做好就画星星...你还弄得那么漂亮...还有相片...
读到“薪金制”时,我无法认同,说不上为什么,因为现在我不认同给考到好成绩的孩子钱。
我以前考到好成绩,亲戚会给我钱,也会有奖学金,但我从来没想过是为了这些钱而努力读书。他们没有事先声明会给我钱。
但是我努力也是为了不同的理由,小学时是为了得到师长的赞许,中学时为什么而读,现在想不出来,只是觉得应该要努力读。
原本想说我家里没有赏罚制度,但其实深入地想,还是有无形的赏罚制度。我以前最常说的就是:再不收拾玩具/再不听话,今晚就不讲故事了。现在改成,把玩具收好才有故事听,假如孩子还不收,就说11pm前不上楼就不用讲故事了。(我的孩子和你孩子的年龄有一段距离啦,哈哈。。)
刚好读到,《孩子来自天堂》的作者提到,用奖励替代处罚。(我原本不认同的)
"在商业社会,激励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技巧。但涉及教养,我们可能会觉得奖励孩子就是在贿赂孩子,有些人觉得这代表父母的软弱,表明孩子才有决定权。有这种观念的人习惯用惩罚来让孩子守规矩,他们不知道其实惩罚也是一种反向的贿赂。
正面教养:请求,而非命令;满足孩子的需求而不是修理他们;倾听孩子反抗的声音但不说教不动怒。当这样做还不起作用时,用奖励来激励孩子合作。如果只是用奖励,会起反作用。奖励能够激发孩子,但不能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当没有时间或机会满足孩子的需要时,奖励就特别有效"
本来我也不明白,直到他写了
当孩子不肯刷牙时,你可以说:如果你现在去刷牙,那么我们就今晚就可以多讲一些故事。
宅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名句真是老少咸宜的。小时候,或许对钱的概念不深,就是为了奖励而进取吧?
tunadolphi, 认同你的说法。我也曾担心会因此误导孩子。所以,尽量不让成绩与奖赏挂钩。不过,有些时候,还是有必要的。比较奖励的催化作用还真的很有效。赏罚的同时,我也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责任,本份和bonus.说穿了,我还是会有点担心孩子可能会对我说:“这个玩意我不玩了,我不稀罕了。”
那。。真的是无语问苍天了!
可爱妈,你我不止是反对党,还是默契党!呵呵。。。。那张文凭是肥爸弄得,为的是奖励轩女骑脚车成功!嗯。。她们好像必须喜欢盖章,因为我都让她们自己盖。很有满足感的。。如果是用画的或是由我来盖章,她们觉得不够过瘾。或许你家的也一样,不妨试试看别的法子哦。
月莲,我也不鼓励用钱做奖励。钱会作怪,诱惑太大了,成也是它,败也是它。所以,我宁可不牵涉它。
谢谢你的分享。这真是一本和我一拍即合的书。我正慢慢地品赏着。
发表评论